吴佩孚的生平
直系军阀。吴佩孚(1874年4月22日-1939年12月4日),字子玉,山东省蓬莱县人。晚清秀才,北洋军阀中曾经为实力最雄厚的军阀之一,并担任直系军阀的首领,官至直鲁豫巡阅使。
吴佩孚(1874年4月22日—1939年12月4日),字子玉,山东蓬莱人,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、爱国者、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、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、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。
年,吴佩孚升任北洋第三镇管带(营长)驻扎在长春。1911年,在曹锟的提拔下,吴佩孚继任第三标标统(团长)。1912年,北洋军的镇改为师,标改称团。吴佩孚仍担任第三师炮兵第三团团长,驻扎南苑。
他作为军阀也没有其他军阀那样劣迹斑斑,可能他的黑点只有镇压工人运动这一点,但是不排除他是一个非常爱国的将领,今天本文就来讲述一下吴佩孚和他的生平事迹吧。
吴佩孚是山东蓬莱人,早年曾考取过秀才功名,后来加入了袁世凯的北洋军。“日俄战争”期间,吴佩孚被派往东北进行谍报工作,期间被俄军俘虏,差点丢了性命。战后投奔到军阀曹锟帐下。吴佩孚精通谋略,善于用兵,可谓是文武双全。
吴佩孚直到31岁时,才续娶了第二个夫人李氏。据说李氏出身于蓬莱有名的富豪之家,相貌出众,知书识礼。吴佩孚在长春做北洋第三镇管带时,全镇女眷数百人,大家一致公认吴管带夫人是最为出众的。
吴姓的名人故事
吴玠:吴玠是南宋名将。早年从军御边,抗击西夏。建炎二年起领兵抗金,与其弟吴璘都以勇略知名,先后归属于曲端、张浚麾下。富平之战失败后,吴玠扼守和尚原、饶凤关、仙人关等地。
三国蜀汉吴懿;三国东吴孙策孙权老妈吴国太。远古时期:吴权的后裔中有个叫吴枢的女子,嫁给有熊部落的少典,生了个儿子,就是后来的黄帝。夏朝时,吴部落迁徙到观津(今河北武邑东)。
吴起 吴姓的第一个历史名人,战国时期的军事家、政治家,通晓儒家、法家和兵家,一生历仕鲁、魏、楚三国,有《吴子兵法》传于世,和孙武并称“孙吴”。吴承恩 字汝忠,号射阳山人,明淮安山阳人。
古公之子虞仲的后裔,虞通吴故为姓。齐鲁一带的吴姓,多为寿梦第四子吴季礼之后。吴姓的历史名人:吴广(?~公元前208年),字叔,陈郡阳夏县(今河南省太康县)人。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。
吴承恩(1506年—约1583年),字汝忠,号射阳山人。汉族,淮安府山阳县人(现淮安市淮安区人)。祖籍安徽 ,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,故称高甸吴氏。
吴姓历史名人有:吴广、吴道子、吴承恩、吴三桂和吴敬梓等。吴广 吴广是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。秦二世元年作为屯长押解犯人戍守渔阳郡。行至大泽乡,为大雨所阻,不能按期到达,坐罪当死。
关于吴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
1、上古时已有吴姓。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,因虞与吴音相近,故舜后有吴姓。一是颛顼帝时有吴权,其后亦有吴氏。一是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,其后有吴姓。出自姬姓,以国为氏,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。
2、汉人吴姓历来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大姓氏之一。追根溯源,吴姓是从上古周族生根发派的。古公亶父是上古周族的领袖,即周太王,传为后稷自发第博十二代孙,也就是周文王之祖父。相传古公亶父有3个儿子,太伯、仲雍和季历。
3、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:一支在政治上发展,出现了吴王阖闾,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;另一支则是季札及其后裔独立发展,人丁繁衍众多,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。吴国被越国所灭后,其子孙便以国为氏,称吴氏。
4、吴姓研究介绍 上古时期已有吴姓。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,一是颛顼帝时有吴权,其后亦有吴氏。一是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,其后有吴姓。历史上,“吴”姓名人辈出。
5、第一,舜子孙封于。因“于”音与“吴”音相近,顺后有吴姓。武权是颛顼的始皇帝,后为武氏。我少康皇帝的时候,有弓箭手吴贺,后面还有吴。他出自姬姓,以国为氏,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。
6、吴人所建立的氏族政权即吴,它在夏商时代一直存在。《路史·国名纪》就说:“(商)纣时亦有吴伯。” 远古初祖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,也是吴姓历史上记述的远古初祖,他居住在姬水流域(约在今陕西北部),以姬为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