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目录:
- 1、颐和园的来历?
- 2、颐和园长廊由来由来资料
- 3、颐和园昆明湖由来
- 4、北京的颐和园因什么而著名?
- 5、颐和园八大景点简介
- 6、颐和园的历史和由来。
颐和园的来历?
1、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,前身清漪园,是三山五园(三山是指万寿山、香山和玉泉山。
2、西太后在颐和园内用膳是颇为讲究的,可以说在中外历史上罕见。颐和园专有一座供西太后享用的“寿膳房”,地处仁寿北殿的后身,大戏楼东侧,共有八个大院,一百多间房子。
3、太后呢?因为年迈眼拙,看不清梁枋上的彩画,对此竟毫无察觉。据说,这就是颐和园长廊人物故事彩画最初的来历。
颐和园长廊由来由来资料
颐和园长廊在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。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(1750),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,于1888年又重新建造。长廊东起邀月门,西至石丈亭,中间穿过排云门,象征春夏秋冬四季。全长728米,共273间,有548根柱子。
据说,这就是颐和园长廊人物故事彩画最初的来历。有的书上说,长廊是乾隆为他母亲观赏昆明湖的雨景雪景而建造的。
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,由佛香阁、德辉殿、排云殿、排云门、云辉玉宇坊,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。山下是一条长700多米的“长廊”,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,号称 “世界之一廊”。
颐和园昆明湖由来
1、颐和园昆明湖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汉朝,汉武帝为了征讨昆明,在长安都城挖凿昆明池操练水师,后来清代乾隆皇帝景仰此作法,将北京都城里的翁山泊开凿扩充并且改名为昆明湖,也就是如今颐和园内的昆明湖。
2、颐和园昆明湖的由来是:昆明湖原名为瓮山泊,乾隆时改名,足效仿汉武帝为了征讨昆明,在长安挖昆明湖,操练水军之意。
3、颐和园的昆明湖起源于清朝乾隆时期。当时乾隆皇帝曾下令将西山山脉的一些山谷进行填平,以此来建造颐和园。其中一个山谷就是昆明湖的原型。
4、昆明湖原为瓮山泊,乾隆时改名,足效仿汉武帝为了征讨昆明,在长安挖昆明湖,操练水军之意。整个昆明湖被长堤分隔为三部分,每一部分湖水中间都有岛屿,相传这是模仿神话中的海上仙山蓬莱、方丈和瀛洲。
北京的颐和园因什么而著名?
颐和园: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,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。早在元明时期,这里就以其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“壮观神州之一”的著名游览胜地。今之万寿山,元朝名瓮山,传说有一位老人在山上掘出一装满宝物的石瓮而得名。
颐和园原为封建帝王的行宫和花园,远在金贞元元年 (1153年)即在这里修建“西山八院”之一的“金山行宫”。明弘治七年(1494年)修建了园静寺,后皇室在此建成好山园。
颐和园,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,被誉为“皇家园林博物馆”,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。
颐和园八大景点简介
颐和园8大景点是:佛香阁。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,建筑在万寿山上,南面正对昆明湖,俯瞰十七孔桥。仁寿殿。位于仁寿门西侧,是皇帝处理政务和接见外国使臣的地方,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变法维新运动的策划地之一。乐寿堂。
畅观堂:畅观堂始建于乾隆年间,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,光绪时重建。主体建筑为面阔七间的两卷大殿,左右各有一座配殿和一座小亭,地势高爽,环境清幽,是当年乾隆皇帝眺望园外、观民稼穑的地方。
颐和园的著名景点,万寿山,它是燕山余脉,在山上有很多亭台楼阁。十七孔桥,地点在颐和园昆明湖,连接东堤和南湖岛。四大部州,地点在万寿山后山中部,这里的建筑群是汉藏式的。
万寿山 万寿山属燕山余脉,高559米。建筑群依山而筑,万寿山前山,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,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。
佛香阁 佛香阁是一座古典建筑,结构复杂,佛香阁是颐和园里更大的工程,宏伟壮观,非常值得去的景点之一。乐寿堂 乐寿堂的庭院中栽植玉兰、西府海棠等花卉,非常的漂亮,室内紫檀大衣柜为乾隆时遗物。
颐和园八大景点简介 东宫门区 东宫门区在颐和园最东边。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,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、寝宫、大戏台、庭院等。
颐和园的历史和由来。
颐和园,又称万园之园,是清朝皇家园林,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郊。始建于1750年,是清朝乾隆皇帝为颐庐和畅的皇家园林。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,成为中国更大的皇家园林之一,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古典园林。
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,坐落在北京西郊,占地广阔且以水面为主。它以昆明湖和万寿山为基础,参照杭州西湖并融合江南园林设计手法而建。历经多个朝代的修建,最终在乾隆帝时期形成现今规模,命名万寿山和昆明湖,并环以围墙称为清漪园。
颐和园,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,前身为清漪园,坐落在北京西郊,距城区15公里,全园占地009平方公里(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是97平方公里),水面约占四分之三。与圆明园毗邻。
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部,前身是清漪园,取“颐养太和”之义。现在的颐和园是万寿山和昆明湖的总称,总面积290公顷。全区布局可分为政治活动区、生活居住区和风景浏览区三个部分。
年至1895年,为慈禧太后退居休养,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。由于经费有限,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,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,改名颐和园,成为离宫。颐,颐养天年;和,心平气和。
咸丰十年(1860年),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。光绪十四年(1888年)重建,改称颐和园,作消夏游乐地。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,颐和园又遭“八国联军”的破坏,珍宝被劫掠一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