瑶山鳄蜥
1、瑶山鳄蜥躯干圆柱形,尾长侧扁似鳄鱼。体长平均值3105(224-377)毫米。体侧有颗粒状的细鳞,尾背上方有两行明显的棱鳞形成嵴棱。体为棕色,腹面淡黄或为金红色,体侧有粉红斑。
2、瑶山鳄蜥又称“雷公蛇”,属独科独种,为我国特产。1928年被发现,1930年被德国学者定名为“瑶山鳄蜥”,现已被国家列为一级珍稀保护动物。
3、瑶山鳄蜥又称雷公蛇,属独科种,为我国特产。l928年由广州中山大学生物考察队任国荣等人首次在金秀县内发现,1930年德国学者为异晰科鳄蜥属,定名为瑶山鳄蜥,现已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珍贵动物。
4、鳄蜥,顾名思义,即像鳄一样的蜥蝎。它的头部是蜥蝎的模样,可是身体却像鳄。鳄蜥是我国广西瑶山特产的一种爬行动物。鳄蜥小巧玲珑,尾长和体长基本差不多。体长约15-30厘米,尾长约20厘米。
5、我国广西大瑶山地区,重峦叠嶂,植被茂密,在深涧小溪里到处可以见到一种小巧玲珑、其貌不扬的瑶山鳄蜥。说它长得像蜥蜴,却长着鳄一样的身躯;说它像鳄,又长着蜥蜴一样的头,所以它的名字占了“鳄蜥”两字。
广西野生动物有什么
鹰鸮,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。峒中矮鸡。生长在广西防城港一带,它的特点是脚比较短小,身上的毛很长,甚至盖住了鸡脚,公鸡的脖子是红色的,不仅具有观赏价值,而且它的肉质比较鲜美。在偏远的山村会有。
嬉戏在树枝藤条之间 的白头叶猴 广西地跨热带、亚热带,野生动物资源丰富。据调查统计,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142种,其中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有25种,国家二级保护的有117种。
嬉戏在树枝藤条之间的白头叶猴广西地跨热带、亚热带,野生动物资源丰富。据调查统计,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142种,其中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有25种,国家二级保护的有117种。
巨蜥、蟒蛇、林麝、鳄蜥5种,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穿山甲、白鹇、蛤蚧、虎纹蛙、红腹锦鸡、大灵猫、小灵猫、苏门羚、猕猴、大鲵、水鹿、黑鹿、原鸡、草鸮、娃娃鱼等24种,还有其他广西重点保护的动物种类。
崇左的白头叶猴、黑叶猴,防城港、南宁的金茶花,合浦的儒艮。瑶山鳄蜥、金斑喙凤蝶,银杉、冷杉、红豆杉、野生苏铁等。
翘年猪并非野生动物,而是一种品种改良的猪。它在广西、福建、广东等地广泛饲养,其实名为“桂西黑猪”,因肥肉质地鲜嫩多汁,所以被称为“翘年猪”。
鳄蜥有什么特性?
因此人们又称鳄蜥为“落水狗”。鳄蜥不但有“假睡”的行为,还有“假死”的行为特点。当它被捉到以后一动都不动,任凭人们翻动它的身体它也不动一下。这种“假死”的现象是为了保存它自己。
鳄蜥身长16厘米左右,重不到1千克。背面棕褐色,体侧较淡,带有橘黄、桃红色条纹和斑点,从背到尾有暗黑色宽横纹。特别是那条侧扁的尾巴,足有20多厘米长,背面有两行整齐的嵴棱,和扬子鳄的尾巴非常相像。
鳄蜥存在局部两性异形,性成熟鳄蜥个体体色差异显著,成年雄性头胸部腹面呈鲜红色或浅蓝色,而雌性为浅黄色或淡红色;成年雄性头部显著大于成年雌性;而成年雌性头宽显著大于成年雄性,体长差异不显著。
眼睛较发达,有些种类还有颅顶眼,除多数壁虎外眼睑多能运动,穴居类型的眼睛多隐于皮下。蜥蜴的耳朵,鼓膜多显露,鼓膜发达。左右下颔骨以骨缝相联合,因此,口不能张开过大。
尾很长,背有两行大脊状鳞(鬣鳞),像鳄鱼的尾巴那样排列,形成明显的棱脊。鳞下有由真皮形成的骨板。眼睑发达,瞳孔卵圆形,舌前尖分叉,长有鳞状突出物,齿很小,侧生齿,圆锥形。
这种蜥蜴学名叫什么???
1、释名 石龙子、山龙子、石蜴、蜥蜴、猪婆蛇、守宫。
2、尼罗河巨蜥是分布在非洲大陆的一种巨蜥,以甲壳类或贝类为食,栖息于河川及湖沼等各式各样水域环境。中文学名尼罗河巨蜥拉丁学名Varanus nitoticus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亚门脊椎动物亚门简介学 名:Varanus nitoticus。
3、伞蜥。伞蜥(学名:Chlamydosaurus kingii):体长60-100厘米,0.5-1千克。
4、变色树蜥(学名:Calotes versicolor)为鬣蜥科树蜥属的爬行动物,俗名马鬃蛇、鸡冠蛇,全长40厘米左右。分布于印度、安达曼群岛、中南半岛、阿富汗、斯里兰卡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中国野生蜥蜴种类
1、鬃狮蜥:身体粗壮,颈部、背部和腹部有刺状鳞片,饲养难度低,可玩性高,适合新手饲养。 蓝舌石龙子:蓝色石龙子更大的特点是它蓝色的舌头,杂食性,可以用猫粮狗粮和蜥蜴粮喂养,也可以喂食各种蔬菜水果和虫子。
2、草蜥有南草蜥、北草蜥及白条草蜥等多种,主要分布在华中、华南及西南地区,以各种昆虫为食,白天活动较频繁。
3、六 白条草蜥 Takydromus wolteri Fischer, 1885 地方名 马蛇子 英文名 Mountaingrass lizard 鉴别特征 颏片4对。鼠蹊窝1对。体背和体侧都有2条纵行白纹。尾长不超过头体长的5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