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目录:
郑和下西洋带茶叶、瓷器和丝绸都换回来了什么东西?
1、古代丝绸之路中国用丝绸、瓷器、茶叶换回来的是:和田玉;汗血马;金银、珠宝、药物、奇禽异兽、香料、竹布等商品;医术、舞蹈、武学和一些著名动植物;牛、马、羊及皮、毛、肉、乳等畜产品。
2、需要带金银,丝织品,陶器和茶叶,以换回换取各国的土特产品。
3、中国的友好使节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,就会将丝绸作为表示两国友好的有效手段。
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什么?
1、历史意义:政治方面,郑和下西洋,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,郑和船队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,加之经济利益的 *** ,明廷主导的朝贡体系的规模大为扩展。
2、郑和七次下西洋,作为和平的使者,宣扬国家之间的和睦相处,以提高国家的威望和国家地位;同时也有“耀兵异域”,显示中国强大国力的一面。
3、开拓了海外贸易 另解:目的: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,加强与海外的联系。意义: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、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,比欧洲航海家远航美洲和印度早半个 多世纪,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。
4、航海时代的意义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,他在十五世纪就开始之一次航海的壮举,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的罕见。
5、加强了中国明朝与海外各国的联系,给南洋,西洋各国带来了经济实惠;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,从此,郑和之后,再无郑和。
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梗概
1、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、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,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(1405年),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(1433年),共计七次。
2、后来到了锡兰的时候,向有关佛寺捐赠了不少金、银、丝、绢等物品。永乐七年的夏天,郑和船队正式反航。
3、年7月11日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、二万七千四百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远航船队,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,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、东非的友好关系。
4、这是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发生的故事:郑和这次下西洋时,曾至锡兰山,其王“亚烈苦奈儿“侮慢不敬,欲加害于郑和,郑和发觉后离去。后来郑和回国途中特去访问锡兰,他又发兵五万准备劫郑和船只。
5、这些人物形象组合在一起,既体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和平、开放、探索精神,又带给观众丰富故事性、娱乐性。明朝初年,明成祖令郑和造宝船、招募人马、出使西洋。
6、关于郑和宝船的研究,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论。目前争论的主要焦点是船型、船的尺度。 装备先进 郑和下西洋船队配备了当时更先进的武器装备。中国古代兵器发展,在宋代之前是冷兵器时代,从北宋到清代中叶是冷兵器和火器并存时代。
郑和七次下西洋,他带了些什么东西回中国?
1、在郑和下西洋回来的时候,他每次都会带回很多东西,比如外国比较贵重的东西,有陈皮,还有就是外国的文化,这是最珍贵的。
2、除了香料和动物,郑和的团队还带回了东南亚特有的四种珍贵珠宝:红宝石、蓝宝石、绿宝石和金绿宝石。
3、“龙延香”以及胡椒之类 动物:非洲长颈鹿、忽鲁谟斯的狮子、金钱豹、大西马;阿丹国的麒麟、长角马哈兽;木古都束的花福禄和狮子;卜刺哇的千里骆驼和驼鸟。
郑和下西洋去了哪些 *** 国家?
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,(宣德六年/公元1432 年)到了天方(今沙特 *** 麦加)等国。在郑和研究中,目前学术界公认郑和航海与半岛有着特殊的关系。
溜山国、天方国、哑噜国、黎代国、南浡国,共20国名。马欢是郑和的通事,通 *** 语,随郑和三次下西洋。
郑和曾到达过爪哇、苏门答腊、苏禄、彭亨、真腊、古里、暹罗、阿丹、天方( *** 国家)、左法尔、忽鲁谟斯、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,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,红海、麦加(教圣地),并有可能到过今天的澳大利亚。
郑和没有到过欧洲,没有去过英,德,法,美国家 明朝郑和曾率领由200余艘海船组成的船队,七下西洋。
郑和七次下西洋,经过了哪些国家呢?郑和船队前两次的出国访问行程安排,均至印度半岛南侧才行。